《大唐西域记》
《大唐西域记》是唐代玄奘口述、辩机编撰的一部地理史籍,成书于唐贞观二十年(646年)。全书共计12卷,字数达十余万,记载了玄奘从长安出发西行亲身游历西域的所见所闻。该书详细描绘了两百多个国家和城邦,以及各民族的生活方式、建筑、婚姻等,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地理、历史、文化资料。
1.《大唐西域记》的成书背景与作者
玄奘,唐代著名高僧、佛学理论家与翻译家,曾历经艰险,历时17年,行程五万里,到达印度取经。辩机,唐代著名文学家,曾协助玄奘整理《大唐西域记》的稿件。二人共同完成了这部具有历史价值的著作。
2.《大唐西域记》的内容与价值
《大唐西域记》共分为12卷,详细记载了玄奘在西域所见所闻。书中内容涉及地理形势、水陆交通、气候、物产、民族、语言、历史、政治、经济等方面,为后世研究西域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3.《大唐西域记》中的民间传说与宗教遗迹
在《大唐西域记》中,玄奘记录了许多民间传说和宗教遗迹。例如,书中提到的“跏趺而坐”的男子和头戴宝冠的女子,都是当时西域广泛流传的传说。书中还详细描述了印度佛教圣地——菩提树的来历和传说。
4.《大唐西域记》与《大唐内典录》的关系
《大唐西域记》被视为以京师西明寺藏经为基础编纂而成的《大唐内典录》的一部分。成书于麟德元年(664年)的《大唐内典录》将《大唐西域记》列入并对其进行了注解。
5.《大唐西域记》在研究印度历史中的重要性
《大唐西域记》不仅是一部地理史籍,也是研究印度历史的重要文献。它记录了玄奘在印度所见所闻,为后世了解印度历史提供了宝贵资料。
6.《大唐西域记》的旅游攻略价值
《大唐西域记》被誉为古代的“旅游攻略”。玄奘在书中详细描述了西域各国的风土习俗、建筑风格等,使唐朝的人们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到西域各国的奇妙世界。
《大唐西域记》是一部具有重要历史、地理、文化价值的著作。它不仅为我们了解唐代西域提供了宝贵资料,还为研究印度历史提供了重要依据。在当今世界,这部著作仍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