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历史背景与重要意义
在20世纪中叶,国际政治风云变幻,我国与苏联的关系也经历了曲折的发展。1950年,我国与苏联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这一历史事件对于两国关系乃至世界格局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抵达苏联后,斯大林倚仗苏联老大地位,欲给毛主席施压。但毛主席凭借卓越政治智慧与外交策略,令斯大林两度退让,最终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等文件。
经历了漫长又艰难的谈判之后,双方总算把《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改成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还有《中苏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等。名字虽多了两字,但内容更加充实,体现了双方互助合作的决心。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联)于1950年签定的条约,同年起生效,有效期为30年。这个条约取消了1945年8月中华民国政府代表王世杰和苏联政府在莫斯科签订的不平等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经过毛泽东、周恩来同斯大林、米高扬和维辛斯基会谈,两国政府于在莫斯科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条约共6项条款,有效期为30年。条约规定: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动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的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
中苏双方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和《中苏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同盟条约全文共6条,宗旨是加强两国友好合作,共同防止日本帝国主义或其他与日本勾结的任何国家重新侵略和破坏和平。条约规定:缔约双方不得参加反对其中一方的任何联盟,不参加反对另一方的任何同盟。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于1950年。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条约,同年起生效,有效期为30年。这个条约取消了1945年8月中华民国政府代表王世杰和苏联政府在莫斯科签订的不平等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苏关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虽然苏联迅速承认了新中国,但两国之间还有一个重要问题需要处理,就是前文提到的1945年,苏联与国民政府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图案面值】1互助合作4分500万枚2友好同盟8分800万枚3保卫和平10分300万枚【发行日期】1960-03-10【印刷方式】影雕套印【每套枚数】3枚【每套面值】22分【创作者】(设计者)卢天骄(雕刻者)
1955年,斯大林依照雅尔塔协定,迫使中方签署《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这一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苏关系的正式确立,为两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合作奠定了基础。它也对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