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伏,又称中伏,是三伏天中的第二个阶段。它通常从夏至后第四个庚日起,持续到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前一天。根据传统历法,二伏的时长可能是10天,也可能是20天,具体取决于庚日的分布。
以2022年为例,二伏的起始日期是7月26日,结束日期是8月14日,共计20天。这个时长在历史上被称为“超长版”三伏天。
在古代《阴阳学》中,单数日期被定为阳,双数日期被定为阴。阳为“公”,阴为“母”。伏天中的日期也有“公伏”和“母伏”之分。今年的入伏时间被定义为“公伏”。
三伏天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共计40天。初伏通常持续10天,中伏可能是10天或20天,末伏则持续10天。末伏又称为“秋老虎”,是三伏天中的最后一伏,标志着夏天的结束和秋天的开始。
民间有“一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炒鸡蛋”的说法,这是针对三伏时节的饮食习俗。初伏时,天气闷热,食欲不振,饺子因其丰富的营养和易消化特性而成为首选;中伏时,面食则成为人们的饮食选择。
二伏期间,天气通常非常炎热,是夏季最热的一段时间。早晚气温相对凉爽,但白天阳光依然强烈,人们需要做好防暑降温的准备。
“夏至三庚便数伏”是计算三伏天的一个传统方法。从夏至之后的第一个庚日数起,到第三个庚日,这段时间为初伏;从第四个庚日数起,到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前一天,为二伏;从立秋后第一个庚日起,到第二个庚日前一天,为末伏。
二伏是三伏天中最为炎热的一段时间,其起止时间根据每年的庚日分布而有所不同。了解二伏的具体日期和时长,对于做好夏季的防暑降温工作至关重要。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